Skip to content
Published 24 4 月, 2024

隔了這麼久才有這一篇,某程度上是因為之前要顧及的東西太多,所以也沒有閒餘去做這種回顧。再回看的時候,原來這種時光也與現在的我相隔十年了。

這個階段時候的我算是一個摸索期,有點工作經驗、但又還未找到一個相對專業的路。

2008年初離開出版社的工作後,找了一份陳列室助理的工作,在紅磡那邊上班,交通極不方便。那時的上司都是美國人,很大部份時間都要用英文溝通。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據那些外國設計師要求去裝飾陳列室,讓客人來看。每天都是搬搬抬抬,甚至八號風球也是最後一刻才讓你下班。最離譜的一次是工作到凌晨兩點,第二天一早還要我們八點上班,那天下班前我在洗手間想了很久,這樣的工作還能繼續下去嗎? 最後我還是選擇離開。

那個時候有接觸到有關吸引力法則的概念,想像一份不會太辛苦,工資也可以的工作。果然在我離開陳列室的工作不久,信念吸引到的就是一份和我想像差不多的工作,是在一個優惠網站當資料輸入,當時它是一間剛開的公司,而我是第一位員工(據說在我之前還有一位,可是很快就沒做了)。那家公司在荃灣,相對也比較近,慢慢公司開始發展,再多請了三個人分別負責巿場推廣、銷售和行政。那時偶爾會為公司出席活動或新聞發佈,讓我看到了以往不能看到的場景。也因為這份工作,第一次上了電視(可惜那時也是我最胖的時候,高峰時期有200lbs),還試過home office的那種爽快滋味。那時的老闆潘小姐也很好人,如果不是最後因為公司營運兩年也沒能達到收支平衡而要結束,我大概會在那裡一直工作下去吧?

在經歷另一份工作之前有個小插曲,因為我離職的時候職銜是Data officer,那時我找工作也沒什麼方向,就膽粗粗去嘗試找一些大公司,而竟然Google收到我的申請後,有打了一個電話來跟我做interview,沒記錯在電話中interview我的人是台灣人,不過她不懂中文,所以全程用英文溝通。最後她發現我上份工作所處理的data和她們想找的職位所處理的data不是同一樣東西,所以我也沒見成這份工作。不過也算是一個很趣的經驗!

2010年底,那時找了兩個月也沒能找到工作,就開始想,其實找兩個半天的工作也行。於是就見成了在一家電子貿易公司當中心服務員的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幫助人或公司報關。那時的中心主任對我很好,後來她因為要照顧小孩離職了,我也因為工作需要而要調去旺角匯豐的櫃位上班。那種感覺其實也很有趣,因為雖然我在匯豐上班,但我不是匯豐的員工。那時在沒有客人的時候,我都會拿個本子出來把不同的想法寫下,也算是能夠自娛自樂。再後來我跟公司申請想轉成全天上班,可惜一直沒批,我直接找部門經理談,竟然被說成是什麼太有野心,也太搞笑了吧? 最後因為覺得這樣做下去也沒意思,也就離職了。

和報關同一個時間段,我還有另一份工作,就是幫一個網站兼應用程式輸入優惠資訊。那是我第一份工作在Starbucks面試,工作也是在家,只是偶爾和兩個老闆見見面跟進一下有什麼要改進的地方。那份工作大概只維持了幾個月,最後因為他們覺得優惠部份比約會社交部份沒吸引力,就直接把優惠部份關掉了。

2011年的上半年,我還嘗試做過荔枝角一家物流公司的貨物分件員和葵涌一家寬頻公司的客服文員,最後都是因為沒找到覺得合適的定位在沒做滿一個月就離開了。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